2012年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布,讓自媒體從PC時期向智能時代逐漸發展趨勢,截至2019年8月,微信公眾平臺早已聚集超2000萬微信公眾賬號,許多創作者根據原創文章內容和原創短視頻產生了自個的知名品牌,變成了微信里的創業人。
2020年2月19日,標志情報局發覺,登陸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時,網頁端左上角的LOGO發生了顯著的變化。
最先,圖標將不會再使用微信經典的對話氣泡圖標,改成三個翠綠色月牙形狀圍繞構成的扁平化設計圖標。
次之,名稱層面也是有大的變化。原來的「微信公眾平臺」立即更名為通稱「微信公眾號」,有可能是想打造出單獨的產品定位。
「微信公眾號」全新升級的LOGO嚴苛而言并非第一次現身
在微信公眾平臺運營公眾號的小伙伴應當有一定的掌握,微信團隊早在2018年5月發布的官網專用工具「訂閱號助手」App的圖標就逐漸應用這一圖案設計。一直以來,該圖標只發生在App上,并沒在網頁頁面等別的地區發生。
翠綠色的顏色一如既往的傳承了手機微信的主知名品牌色,在圖型的設計上,三個月牙形狀圖型相互之間環繞著,核心部位展現出代表會話,溝通交流的負形汽泡,代表服務平臺,經營者和定閱客戶間的聯絡。
除此之外,圖標總體看起來更像抽象概念的漢語「公」字。
自然,這僅僅小編自身的講解,目前為止,我都沒有尋找官方網對該圖標的主要詳細介紹。
下邊再一起來看看微信公眾平臺8年以來LOGO層面的轉變。
特別注意的是,2017年以前,其LOGO名稱中都將「手機微信」與「微信公眾號」用小圓點或豎杠標記開展區別。
從2018年以后從文本中刪掉該標記后,圖標逐漸應用一灰一綠的微信氣泡圖標。
隨后順帶再回望下微信公眾平臺8年以來網頁端登錄界面的薄弱變化。
下列網頁頁面伴隨著圖中LOGO調節的時間段開展轉換,尤其是以2013年逐漸,Banner 圖片換為宇宙星空后,就再也沒有拆換過。
而宣傳口號「再小的個人,也是有自身的牌子」從上架一直應用迄今。
2012年的公眾號登錄頁面
是否激起了你的追憶?
2013年逐漸,頁面中逐漸提升微信服務號和微信訂閱號的功能介紹內容
Banner 圖片也做好了拆換。
2014年的頁面合理布局基本上沒過多轉變
只有登陸框的色調從深灰色變成乳白色。
圖中就是我提取的雖說是2018年某一時間段的頁面
實際上網頁頁面下面的微信小程序圖標在2017年就擁有。
End